“要把好做法好经验带回去 借‘杭州之石’加快打造和美乡村”
【资料图】
农房“一件事”改革、“四房”理念等“杭州经验”受到关注
杭州日报讯 乡村建设重农房,农房建设看杭州。
昨天,全国农房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会在临安区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走进杭州山水与村居,共同见证在“千万工程”引领下杭州乡村人居环境的蝶变,共享杭州一系列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的探索成果。
走现场——
看杭州农房品质升级 乡村振兴动能澎湃
走进临安区太湖源镇青云村的农房安置点,一幢幢风貌统一、设计新颖的新建农房拔地而起,吸引了考察代表们的目光。
“目前我们正在推进农房集聚建设,通过‘四统一、三自选’的做法,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监管,以及自选设计、自选工匠、自选材料,在尊重群众自主权的基础上有效保证农房建设安全和风貌。”青云村党委书记张华明介绍。
现场,一个个移动探头引起了河北省建设厅村镇建设处相关工作人员的注意。“农房建设监管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光靠人工现场巡查难以实现全覆盖。杭州这种通过现场安装监控、与数字化平台相连、让建房村民和监管人员都可实时查看施工情况的‘视频监管+现场巡查’新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房子品质更好了,村庄配套也更完善了。
全天免费开放的嵌入式体育场地,常态化开展二胡、越剧、书法等培训的文化楼,集成了城市书房、“四点半”公益课堂等服务的青云记忆馆……在青云村邻里中心,村民家门口的15分钟品质生活圈正不断形成。
据介绍,该地块原为9幢老旧农房,其中有3幢被鉴定为D级危房。青云村通过开展“拆违、整乱、解危”专项治理行动,拆除房屋7幢、改造房屋2幢,建成标准化邻里中心。
另一处考察点——太湖源镇指南村,则向各地代表生动展示了杭州建设管理的“四房”理念——让老百姓选“称心房”、建“放心房”、住“顺心房”、有“致富房”。
自2011年以来,指南村通过将违法建筑拆除与危房整治解危相结合、农房降层改造与村庄环境提升相结合、传统民居保护利用与新建农房规范管理相结合等举措,实现了人居环境和村庄面貌的巨大变化,成功创建“红叶指南”村落景区,获评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AAA级旅游景区等。
农房美起来,游客也引了进来。
“平时客流情况如何”“房间空置率有多少”……参观指南村“山谷田源”民宿时,各地代表对如何实现“农房”变“客房”兴趣浓厚。
“平时房间价格在600元至1000多元不等。下个月就进入暑期旺季了,最近包房的游客越来越多。”这样的好“钱景”,让民宿老板娘郤丹凤很有干劲,“毛估估一年营收能超70万元呢,快的话三五年就能回本了。”
在指南村,像郤丹凤这样依托美丽农房开出民宿走向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数。村里还推广“公司+集体+农户”模式,鼓励村民以房屋、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2022年,指南村接待游客64.4万人次,人均可支配收入超8万元。
再出发——
看杭州深化创新探索 加快打造和美乡村
临安的一村一隅之美,折射杭州千村万村之美。
二十年来久久为功,杭州实现了农房“内外兼修”、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全域大美”,形成了一批具有杭州辨识度的“千万工程”标志性成果。
“来走一走看一看,真切感受到杭州的农房建设管理已成闭环成体系,扎扎实实形成了高含金量的实践成果。”广东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相关工作人员直言,既看到了现实差距,也更有追赶的动力,“目前我们正加快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进一步加强本地乡村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此次来杭考察学习,我们将把这些好做法好经验带回去,借‘杭州之石’奋起直追,加快打造和美乡村。”
擦亮“金名片”,领跑再出发。
“我们将继续探索农房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和农房施工许可制度,持续推进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强杭派民居风貌塑造,通过农房风貌有机更新,再打造一批具有杭州韵味的杭派民居示范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8月1日《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即将实施,与之相衔接的《关于杭州市乡村建设工匠承接小额工程的指导意见》也将出台,引导有能力的工匠参与乡镇村的小额工程招投标,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工匠收入,吸引更多青年加入,为工匠队伍的自我更新不断注入新活力,为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化人才支撑。
从“农房盆景”到“城乡风景”再向“全域景区”升级蝶变,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富春山居图,正在杭州加速绘就。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杭州深入落实“千万工程”,交出了乡村建设的高分答卷,造就了万千美丽农房,带动杭州农村人居环境领先全省乃至全国。
此次全国农房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杭州召开,远道而来的各省住建领域相关负责人对杭州农房等乡村建设工作印象如何?在昨天上午实地考察临安区指南村和青云村时,他们纷纷表示了对杭州的赞赏。
“杭州为乡村建设立法,值得推广”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高冰松——
“杭州农房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个概念的提出,解决了当前农房建设中失管失控的一些顽瘴痼疾。”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高冰松听完浙江农房建设成果展示馆工作人员的介绍后,发出了感叹,“就像人要体检、要管理,农村的房子也要进行全周期的管理。”
要做好农房建设管理,就需要有法律法规的支持。杭州在农房建设管理实践中积累先进理念和有效做法,在全国率先探索乡村建设立法,编制了《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用法治为高质量推进农房建设、乡村建设护航。
这一做法,也引起了高冰松的注意。“杭州为乡村建设立法,值得推广,安徽也非常重视乡村领域立法。”她介绍,安徽去年加快推进自建房屋立法,出台了《安徽省自建房屋安全管理条例》,这也是全国省级层面首部关于自建房屋安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说明安徽和浙江两地在农房建设工作上是有共识的。接下来,我们将研究杭州农房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优秀经验,不断完善我们的农房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杭州数字赋能农房建设值得借鉴”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一级主任科员王菁——
江苏和浙江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但在农村风貌方面却存在很大不同。来到临安区指南村和青云村实地考察,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一级主任科员王菁对比了一下两地农房的特色。
“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江苏一山二水七分田,杭州是杭派民居、江苏是苏式民居,可以说农房风貌各有其美。但在农房建设管理工作上,杭州这边有许多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在数字赋能农房建设方面。”王菁介绍,江苏目前也研发了“农房建设服务网”,为农民建房和村庄建设提供咨询服务,但是功能上还有待进一步细化。
王菁看到,杭州建房审批服务线上应用1.0版本已升级为全生命周期农房综合管理服务2.0版本,农房建设从审批到设计到建设,都可实现“一网通办”。“对百姓来说,真的很方便;对政府管理部门来说,管理也更加有底了。通过此次考察,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杭州的好做法,持续推动农房改善和乡村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杭州农房改造后,把旅游业也带动起来了”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陈勇志——
一进入临安区指南村,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陈勇志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拍照:“这里太美了,整个村庄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手一拍就是一棵千年古树。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杭州农房建得真漂亮!”
走到“山谷田源”民宿前,现场工作人员向陈勇志介绍了“村民闲置农房改造民宿”的具体做法,一组数据更让他“震惊”——目前指南村70%以上的农户从事旅游产业,220户人家有99家农家乐,去年旅游总收入达到6480万元。
“杭州农房改造后,也把旅游业带动起来了,你看,刚刚我尝的这个‘美丽李’,销量一定也很好。像我们黑龙江,农村通常还是以农业为主。”陈勇志说,“这次有机会来杭州学习先进经验,了解到杭州提出的让老百姓选‘称心房’、建‘放心房’、住‘顺心房’、有‘致富房’的‘四房’理念,非常有价值,我们要好好做谋划,先从基础设施提升做起。”
“杭州农房建设各方面确实是走在全国前列”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处长刘海臣——
临安区青云村一处在建农房吸引了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处长刘海臣的注意:“你看这个房子,建得真精致,这个大门,老百姓家里能用上这么好的门。我们吉林的农房主要还是聚焦安全和保暖,外观上真没像这里这样下功夫。”
虽然说杭州和吉林两地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存在较大差异,但乡村建设的经验还是可以学习的。“杭州农房建设,特别是管理方面,确实是走在全国前列。听介绍,这个青云村农房安置点都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监管的。还有传统村落保护方面,我一走一看,发现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刘海臣表示,这次全国农房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会给了大家学习的机会,“‘千万工程’就从浙江、从杭州出发,这一趟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回去之后,肯定还要再次组织建设系统更多的人来杭州考察。”
“杭州的农房建设是全域的、整体的提升”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董海立——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董海立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杭州考察农房建设工作了。“前不久,我刚刚去过桐庐,这次再来临安,我感觉杭州农房建设如今整体都在提升、全域都在发展。我们河南也有做得不错的,但还停留在点上,比如几个传统村落的保护。”
董海立认为,杭州农房建设工作做得好,一定是基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房建设等乡村建设工作,一定是久久为功的,‘八八战略’‘千万工程’把好方向之后,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多次来杭州乡村学习考察,董海立想把杭州的好经验、好做法真正带回河南。“不是说要照搬照抄杭州经验,但理念是相通的,我们要学习杭州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强政府引导,从而因地制宜形成一套最适合河南乡村建设的工作体系。比如杭州对乡村风貌的引导和管控,是我们下一步工作探讨的方向之一。”
“强化顶层设计与理念引领,杭州这两个做法值得学习”
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于洋——
“西藏与浙江杭州,地域条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在农房建管、乡村建设中的具体举措具体内容也会不同。但在这次考察过程中,我认为浙江与杭州的农房建管实践,有两点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于洋总结道,一是“抓大”,通过一系列制度政策、规范标准形成顶层设计,实现系统化治理;一是“抓小”,从小切口入手,将先进理念融入农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推动农村群众观念更新。
于洋谈起考察过程中的细节:临安区青云村内设置了不少分类垃圾桶。“这虽然是个小细节,但侧面说明了在浙江、在杭州,垃圾分类理念与实践已深入到基层‘神经末梢’,维护村居环境的责任落实到每个村民,形成人人参与、村民共治的格局。”在她看来,也唯有村民形成自觉参与、自觉维护的意识,村庄才能真正长久美。
同时,浙江、杭州农房建管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制定实施起步早、体系完善,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目前我们也正在研究制定农房风貌管控导则以及相关标准导引,全面推进西藏乡村风貌提升,加快构建起一套符合西藏农村实际的农房建管顶层设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