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倒计时,不少亲子家庭“冲刺”出行,“课本游”路线也迎来收官。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8月以来,在旅游景点的线上评价中,含“课本”的留言数量同比增长近90%。在云贵川渝等地,黄果树瀑布、中国天眼、杜甫草堂、西双版纳等课本上出现过的景点、旅游目的地,因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受到亲子家庭的欢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课本变身“旅行指南”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
今年暑期,课本变身亲子家庭出游的“旅行指南”,西南地区自然风光丰富多彩、人文历史悠久,成为国内外游客“跟着课本去旅行”的重要目的地。
8月22日下午3时,贵州安顺,汹涌的白水河从70多米的高处奔流而下,水势如烟雾腾空,仿佛千军万马奔腾。游客或举起手机录制瀑布的壮美景象,或在观瀑台前合影留念。
“从小生活在东北的林区,孩子和我对于瀑布的认知,都来自课本中的《黄果树瀑布》。”近日,黑龙江游客李先生一家来到贵州旅游,早早就规划好了游览黄果树瀑布的行程。
黄果树瀑布如“万马奔腾”。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黄果树瀑布群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瀑布群,由大小18条瀑布组成,83版西游记在景区多处取景。工作人员徐建介绍,如果时间充足,建议早上先去上游的陡坡塘瀑布,重走西游记片尾中师徒四人骑白马走过的小河滩。中午前到达黄果树瀑布主瀑,幸运的话能遇到正午阳光映射出的彩虹,随后可以依次游览花果山、水帘洞,沉浸式体验西游文化。
还有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的中国天眼科普基地,也是省内外游客“跟着课本旅游”的热门景点,近期蹿升至当地“美团趣玩榜”“黔南・必游人气榜”第二名。
“不远万里带小朋友来看中国天眼,国之重器。小朋友感到很新奇,听了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科普讲解,看了科普电影,非常有意思。”大众点评上,不少家长分享了带孩子参观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后的感受。
感受中国“文字之美”
在成都青羊区闹市一角,藏着一处古典园林博物馆,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诗词楹联随处可见,竹林郁郁葱葱。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杜甫研究资料和杜诗书画的收藏展示中心——杜甫草堂博物馆所在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些大家在课本上熟读的诗句,就是诗圣杜甫在流寓成都时创作的。”讲解员杨惠岚介绍,今年暑期,杜甫草堂博物馆接待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亲子研学团队。
楹联是草堂的一大特色,草堂的名联大多集中在中轴线建筑上,从正门进入景区,沿着大廨、诗史堂等建筑游览,游客既能“穿越”回千年前杜甫生活的时代,还能在楹联中感受中国的文字之美。
“杜甫千诗碑”。图片来源:杜甫草堂博物馆提供
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与杜甫诗歌作品巧妙结合,“杜甫千诗碑”成为学生必打卡的景点。记者22日看到,有的同学在驻足读诗,还有的以此当背景录制背诵诗词的视频。“开学要交暑假作业,女儿计划写一篇‘参观杜甫故居’的作文。”一位来自雅安的初三学生家长说。
“课本游”经典目的地玩法上新
小学语文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描绘了热带雨林里丰富的植物和别样的傣族风情,如今,老牌旅游目的地有了更多新玩法。
关掉手机,来到热带植物园里夜游,观察月光下草丛里飞舞的萤火虫;换上速干衣物,在望天树下来一场“雨林徒步”,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大众点评上,网友纷纷晒出在西双版纳游玩的“新体验”。
从事旅游工作7年,红土地国际旅行社线上营销负责人李婷见证了当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变化。“早期团队客人多,近几年散客占比逐渐提升,大众点评、美团等平台成为消费者种草、拔草的线上指引。旅行社提供的线路产品也从看景色、吃美食等传统内容,转变为结合当地地域特色,融合科普体验、雨林徒步等知识性强、参与度高的游玩项目。”
西双版纳雨林徒步等游玩项目受到亲子家庭欢迎摄影师:菠萝
沉浸式体验“行走的课堂”
重庆大足石刻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鼎足而立,齐名敦煌莫高窟,是巴蜀地区石刻艺术的代表。作为景区今年新打造的一大亮点,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实景拍摄与CG动画结合,360度全景画面,在占地1300平方米的球幕影院里,观众犹如走进了洞窟,沉浸式感受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保存完好的大足石刻。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华文化主题旅游宣传推广活动,让人们在游历山水、寻访古迹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山川之美,增强文化自信。为了帮助消费者快速找到“行走的课堂”,美团上线“文化之旅榜”“课本游推荐专区”等出游服务产品。在8月31日前,消费者打开美团App,搜索“课本游”,即可获取“课本”景点的介绍、预订方法等实用信息。
线上平台上线“课本游”推荐专区。图片来源:美团App截图
今年暑期,旅游消费进一步回暖,课本游、文化游等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认为,“课本游”受热捧,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青少年日渐增强的文化自信。旅游行业参与者应紧跟消费趋势,打造高品质、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产品,激发更大的消费潜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范厚玲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李劼
三审 闵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