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苏达科学博物馆一层的“庸医博物馆”展厅。图 李响
【资料图】
明尼苏达科学博物馆建于1907年,目前位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的密西西比河岸边。该馆拥有3.44万平方米的空间,包括一个929平方米的临时展厅、多个永久展厅、一个零排放科学馆,以及一个可转换圆顶综合影院。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学校活动、在线体验、巡回展览和影院电影等形式,每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一百多万观众。
科学发展是不断纠错的过程
在明尼苏达科学博物馆的一层,有一个名为“庸医博物馆”的展区,展示着很多曾经被认为可以用来治病的仪器。
策展人表示,早期人们对“电”的理解有限,一度觉得充满神秘的电总是能带来神奇的效果,并且相信给人体通电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庸医博物馆”展区收藏了大量可用来给人体通电的仪器,还有一些用来拉伸、挤压人体的设备,人们曾相信它们可以治疗某些疾病。这些展品很多可以供观众直接体验,亲身感受科学研究曾经走入怎样的误区。例如展区中外观像头盔一样的“心理测绘仪”,是亨利·拉维里发明的自动颅相学测量装置。
18世纪90年代,维也纳医生弗朗兹·约瑟夫·加尔发展了颅相学。他认为可以从人类颅骨的外部解剖结构推断出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他提出人类有27种心理官能,而每种心理官能都对应着大脑内部特定的器官,并且他进一步宣称可以通过测绘颅骨形状来探测大脑中这些特定器官的大小。颅相学在19世纪风靡一时,普通大众和文化名人中都能找到对此理论深信不疑的拥护者。
这个“心理测绘仪”就是拉维里基于加尔的理论发明的。当然,此理论后来被证明难以实现目标效果。
通过仪器展示及对观众体验的引导,“庸医博物馆”展区传达着这样一种理念:科学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正确,科学研究的过程既是生产新知识的过程,也是不断纠错的过程。
科学不仅教会人们知识,还有反思
人们相信科学是破除迷信的关键利器,理性的认知和实证的方法往往能够让愚昧的观念遁形。但是,当迷信披上科学的外衣骗取公众时,人们往往难以招架。尽管诸如人体通电、拉伸等奇异的治疗手段,后来已经被证明实际上对人体有害,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有人频频利用这些看起来很“科学”的仪器进行诈骗。
这正是“庸医博物馆”展厅试图传达给观众的第二层含义:科学教会人们的不仅是知识,而且还有反思,并非所有被冠以“科学”之名的东西就是真科学,因为它们很有可能是伪科学。
勇于正视科学研究中曾出现的错误
“庸医博物馆”展区曾受到非常大的争议,数次被讨论是否保留,因为策展人和工作人员们担心:观众有辨别科学真伪的能力吗?一旦他们在参观该展区后错误地相信人体通电真的可以治疗疾病,会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又该怎样应对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
经过反复争论,博物馆还是决定保留这一展区,希望通过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来尽可能降低观众对展示内容的误解。
同时,也是向公众传达第三层含义:大家需要正视科学真实的历史,传达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也就是说,用科学的态度来面对科学研究曾经出现的错误,并且勇于坦诚地向公众公开事实,引导他们用更加理性、客观的视角看待科学事业。
(作者系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