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八月,英雄赞歌。今年是“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60周年,你知道吗?宝山大场镇有一处“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馆。今天是八一建军节,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件件看似普通的“老物件”,了解好八连战士们的感人事迹与宝贵品质。
代代相传的三箱——艰苦奋斗精神永不褪色
三件传家宝
(相关资料图)
在展览馆中,有3个代代相传的工具箱,分别是木工箱、补鞋箱、理发箱。它们作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传家宝,是八连战士艰苦奋斗经历的见证者。
木工箱和补鞋机
1959年,战士吴岳生用废木头做成一个工具箱,并买来小锯和铁钉,用于修楼梯、修桌椅、修床铺。为了这个工具箱,吴岳生花了不少钱。司务长得知后,要给他报销。吴岳生谢绝说:“国家是自己的,自己是国家的,我的钱是国家给的,现在用了些小钱,何必报销呢?”
后来,吴岳生离开部队前,把工具箱和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技术,传给同班战士李祖根,叮嘱他不要忘记勤俭节约是连队的“传家宝”。
八连战士为战友理发
李祖根一直牢记吴岳生的嘱托,除了日常的修理工作,他还开辟了新业务——补鞋。战士们亲切地称他为“万能修理手”。后来,李祖根将手艺和工具箱传给了一直向他学艺的战士葛传义。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八连中自己动手修理日常用具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养成了“头发长了自己理、衣服破了自己缝、鞋子烂了自己补、营产营具坏了自己修”等习惯。一个工具箱也逐步演变成“三箱”——理发箱、补鞋箱、木工箱,成为八连代代相传的“传家宝”。
岁月变迁,但好八连的艰苦奋斗精神却永不过时。武警上海市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退役战士刘苗“戎装虽脱,本色犹在”。他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努力满足大家的需求,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闪闪发光的一分钱——拒腐防变的意志更坚定
展览馆里,一堆闪闪发光的一分钱硬币和钱票、钢笔等物件,十分引人注目这些都是八连官兵在巡逻执勤中拣到后因无法找到失主而主动上交的失物。
1956年的一天清晨,八连官兵到外滩出早操。战士徐淑潮拿着一分钱硬币交公。指导员刘仁福郑重地接过这一分钱。当晚,在八连全体大会上,刘仁福表扬了徐淑潮,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一分钱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交了公是人民战士的本色;可是如果你留下它,它就会在你的心灵染上一个永远抹不掉的污点。”
八连战士帮助菜场职工推车
八连战士为小学生修理课桌
从那以后,八连形成拾金不昧、争做好事的良好风尚。60年,薪火相传守初心。自1982年开始,“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每月10日、20日都会来南京路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补鞋、量血压等。
两杆历经风雨的警卫枪——坚守战位保家国
两杆警卫枪
在展览馆中,陈列着两杆20世纪中叶八连官兵站岗放哨时使用的警卫枪。这两杆历经风雨的警卫枪,见证了八连官兵严守纪律、坚守战位的优良作风。
八连官兵在南京路站岗巡逻
1956年的一个雨夜,刘仁福发现哨兵陶元岐一直站在雨中观察路面情况。刘仁福走上前去为他罩上雨衣,并问道:“为什么不往后退一步,站在可以躲雨的屋檐下?”陶元岐铿锵有力地答道:“后退一步虽然可以避雨,但看不到守卫目标的情况。如果这个时候敌人破坏了目标,我就是失职的、有罪的!”
正是凭借这样的意志品质,一代代八连官兵接过这杆枪、扛起这份责,在南京路上经风霜、受考验,坚决抵御一切外来侵蚀,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成为全国闻名的“霓虹灯下的哨兵”。
奋斗强军一甲子,永葆本色向战行。从“霓虹哨兵”到“特战尖兵”,转型后的八连在多个比武赛场和演训战场上先后涌现出多名练兵备战先进典型,并多次获得集体荣誉。
“好八连,天下传。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光阴荏苒,本色永恒,“南京路上好八连”几经任务转换与改革重塑,但八连官兵的优秀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代代相传,红色旗帜永不褪色!
“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馆相关信息:
地址:宝山区大场镇上大路55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1:30,14:30-17:30
咨询电话:021-81808250(仅团体参观,需提前一周以上预约)
(来源:上海宝山)
标签: